管院日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管院日记 > 管院日记 > 正文

“井冈军号响·八一战旗红”大型实景演出观看者 刘若邻

发布日期:2025-08-03  作者: 点击次数:

8月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井冈军号响·八一战旗红”主题活动的高潮日。远处的井冈山笼罩在薄雾中,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红军的呐喊在山谷间回荡。

上午,我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大刀、发黄的家书、磨损严重的草鞋……每一件文物似乎都在无言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故事。在“朱德的扁担”展区前,我驻足良久。那根普通的毛竹扁担,因为朱德总司令亲自挑粮的故事而变得不再平凡。下午的万人红歌会在茨坪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齐声高唱《十送红军》《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经典红歌。当白发苍苍的老兵们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礼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无人机组成的“八一”字样划过天空,与地面的红旗方阵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傍晚时分,我乘车前往拿山镇,准备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与茨坪镇的热闹不同,拿山镇更显宁静。天色渐暗,600多位红军后代演员已准备就绪。《井冈山》共分6个章节,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和《路》五个章节。演出以“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黄洋界保卫战、朱德的扁担以及托孤”等故事情节展开,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井冈山的这段峥嵘岁月。

演出在磅礴的序章《血》中拉开帷幕。熊熊烈火映红了夜空,演员们用身体组成流动的鲜血图案,象征着革命先烈用生命浇灌这片红色土地。最感人的是《情》章节中的“托孤”场景。红军母亲将襁褓中的婴儿托付给老乡,毅然踏上长征路的画面,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演员们真挚的表演,将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路》章节,象征着革命道路的延伸。演员们手持火把,从舞台走向观众席,点点星火汇聚成燎原之势。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合唱。

演出结束时,天空突然飘起细雨。回望舞台,那面巨大的党旗仍在风雨中高高飘扬。这一刻,身为革命老区的后代,我才深深懂得了什么是井冈山精神,什么是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今天的井冈山之行,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编辑: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胡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