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日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管院日记 > 管院日记 > 正文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思辩明理红色宣讲团成员 耿欣雨

发布日期:2025-07-31  作者: 点击次数:

7月30日 星期三 晴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红色宣讲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的许多宣讲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难以让红色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如何创新红色宣讲的形式与内容,让红色理论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思辩明理红色宣讲团的一员,我带着这个困惑走进了中共烟台市芝罘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走访过程中,一位从事宣讲工作12年的老纪检干部坦言:“上次给社区孩子讲党史,后排三个男生转笔转了全程。”这句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我们翻阅了近三年的宣讲记录,发现“青少年参与度低”“互动提问冷场”等问题反复出现。面对这些问题,我意识到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宣讲模式,寻找一种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方式,来传播红色理论。

而辩论,作为一种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交流方式,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的突破口。

在芝罘区幸福街道的社区活动室里,这场实验正式开始。我们以“新时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更需要理论学习还是实践体验”作为辩题。12名初中生分成两队,手里攥着提前准备的党史小卡片。自由辩论环节,反方突然提到社区里的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没背过理论,但每天帮邻居修水管,这就是红色基因”。

原本计划40分钟的活动,在孩子们“再辩一轮”的呼声中延长到了1小时。散场时,有个女生跑回来问:“下次能辩辩‘雷锋精神在今天要不要讲回报’吗?我想查更多资料。”这种主动求知的状态,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除了场上的辩手,台下的观众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观众提问环节,他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困惑,与辩手们进行互动交流。有的观众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有的观众则对辩手们的观点提出质疑,引发了大家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整个红色宣讲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场实践让我们明白,红色宣讲不是完成任务式的“信息投递”,而应是点燃思考的“精神火种”。当辩论遇上红色故事,当青春对话红色历史,原本静止的史料变成了可吸收的精神养分。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红色宣讲的创新队伍中来,共同探索更多新颖、有趣、有效的宣讲形式和内容。无论是艺术创作、文化活动还是教育教学,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载体。让我们以创新为红色宣讲注入新的活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更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因为,让红色基因活在当下,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编辑: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胡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