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星期五 阴
今天,胶东抗大旧址——牟氏庄园南忠来和师古堂两个院落前,又是惠风和畅的晴朗光景。
何故来这里?谈起来,究竟是向往已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探访济南战役纪念馆后,我对建国之前的战役纪念馆有了兴趣。红色长河里沧浪奔腾,每一个基地或展馆都记录着特定时空里独有的记忆和踪迹:党史探访,东方破晓,冉冉新生;济南战役,战略决战,凯歌行进;这中间的抗战,道阻且长,又有怎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遗迹。
我乘公交车到达牟氏庄园景区,又步行到基地门口,在入口处斑驳的石碑上和讲解员的讲解中了解到,胶东抗大是一所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革命红色学校。它来之不易——诞生于千里迢迢之处,成长在颠沛流离之途,从革命圣地延安出发,又在穿过陕、晋、冀、鲁四省,翻越万水千山,跨过艰难险阻,冲破敌人封锁,路远千里,终于1940年4月抵达胶东抗日根据地,开启长达十年的办学生涯。
单是几句简介,就已经道出这段历史的厚重:当年交通尚不完善,一切需迁移的物资全靠手提肩扛,敌人处心积虑布下的严密封锁线和阴谋设阻、随时可能爆发的大小战争、不确定性极强的自然环境、学校地址周遭的不安定因素……我不敢再往下想,只能暗自赞叹前辈的勇毅和智慧。
边听边走,脚步已走完六个展陈部分“峥嵘岁月烽火摇篮”“忠诚信仰 勇于担当”“薪火相传 众态成城”“灵活机动 战场练兵”“患难与共 水乳交融”“抗大精神 永放光芒”。实景再现、实物展陈、视频演示等展陈形式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些烽火连天的日子。不知不觉步至最后的展馆,我开始细细回味我刚才几个小时走完的路,也开始慢慢回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十年走完的路。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胶东抗大政治教员洪国治。他因积劳成疾,讲课途中常常吐血,又因站立授课效果较好而拒绝坐下授课,更因讲课时间宝贵而不肯休息养病。病情每况愈下,最终便只能躺卧在地铺上授课,直至最后牺牲在课堂上,当时他还不到而立之年。
我不是严谨的历史学者,不能单凭时间将整个抗大历史严格地划分开来,更无法详细记述某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在我心中真正留下的,只是那些被鲜血染红的旗帜、泛黄的黑白照片、锈迹斑斑的民兵大刀、卫生工作场景还原、书页褴褛的红色教材……还有频频涌上心头的杂乱感想:那时国破山河落入敌手,城春草木仍深深,无数如我青衿者在行军途中看着前面学员背上的黑板识字,在鲜血淋漓的战壕中学战斗知识,在敌机掠过穹顶后的幸存中学防空知识,华夏蔓延着年轻的焰火。他们以膝盖为桌、以战场为堂,在背包上认字、在大地上写字。我看到因劳累而咳血的教员,他以生命授课,上下求索,只为延续思想灯火。我看到厚厚的一沓书本,许多许多人名和地名。他们秉正义与强权斗法,希望有朝一日破碎山河亦可重圆。于是,他们走上了这样一条路:用唇枪舌剑撬动腐朽旧权的荒芜渡口,用冲锋陷阵驳回侵略反动者的枪林弹雨。
走出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日光穿过浅浅的云,风也温柔,与屋内的血色主题的场景布置竟然如同在两个世界。
从前的抗大,也许也是这样的天朗气清,只是空中硝烟弥漫、枪声频起。而如今莺飞草长,斯人长逝,硝烟已散,英雄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