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日记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管院日记正文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团队成员 赵小睿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点击次数:

10月26日 星期日 晴

当天津大学的颁奖台响起“山东大学”的名字,我们团队五人举着奖杯的手微微颤抖——历时数月,从W公司试车车间,到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的全国总决赛舞台,这段关于“RGV智能调度”的精益创新之旅,终于交出了一张有分量的答卷。

第一次走进W公司大口径柴油发动机试车车间,轰鸣的机器声里,我们看到单台RGV在120米的直线轨道上来回奔波,上线站台堆积的待试发动机、操作员忙碌的身影,正体现了“物流瓶颈”的困境。“仅靠人工调度,我们每天要加班到十一点多才能完成生产任务”,车间主任的话,让我们坚定了用管理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是与数据、算法和设备“死磕”的时光。FlexSim仿真软件里,13种布局方案的参数调试常常熬到深夜,当“5个上线站台+双RGV”的场景仿真显示座台利用率提升至96.78%时,我们忍不住击掌欢呼。最难忘的是解决PLC协议兼容问题时,我们联合W公司工程师、蓝剑智能技术人员三方协同,反复测试PROFINET协议接口,终于实现多品牌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屏幕上跳动的RGV轨迹,成了最动人的画面。

比赛前的准备更是一场极限挑战。从优化PPT逻辑到模拟答辩,于国栋教授以及我们的研究生学长杨博逐字逐句帮我们打磨项目故事,提醒我们“要让评委看到技术背后的价值”。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在为项目拼尽全力。

全国总决赛的答辩环节,我们自信地展示了项目的三大核心亮点:布局与物流优化、支持任务动态分配、碰撞避障,还能通过RBAC模型适配多角色协同的智能调度系统以及可实现生产全链路可视化的数字孪生模型。这是我们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做出的方案,也是精益管理“消除浪费”理念的最好实践。最终,这份扎根产业、解决真问题的项目,赢得了评委的认可。

捧着证书走出赛场,天津的秋风里满是收获的暖意。我们深知,这个二等奖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校训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前行,把这套RGV智能调度方案推广到更多重型装备制造车间,用青年智慧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山大力量”,这才是我们这场创新之旅的真正起点。

文/2023级本科生 赵小睿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饶敏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