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日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管院日记 > 管院日记 > 正文

《与风景对话》开启产学研融合调研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刘常乐 点击次数:

在知识不断跨界融合的当下,山东大学的通识课《与风景对话 —— 旅游文化赏析》正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教学模式。2025 年 3 月 30 日,选择这门课程的同学们在管理学院王素洁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奔赴青州市北崔崖景区,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产学研融合实地调研之旅,力求以学术智慧挖掘景区文化富矿,用创新设计赋能景区发展新篇。

一、从理论课堂迈向山水实践场

当日清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内,参与此次调研的同学们集合完毕,踏上行程。抵达北崔崖景区后,老师同学们得到了景区负责人王海营热情接待,一场知识与实践碰撞的交流拉开序幕。

王总详细介绍道,北崔崖景区作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的 3A 级景区,历经八载精心雕琢,成就了如今集自然风光、乡村风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地。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迭代,景区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挑战,急需注入新思维、开拓新思路,突破现有发展瓶颈。他满怀期待地看向同学们,诚挚希望这些来自高校、深耕旅游文化知识的年轻力量能在深度体验景区魅力的过程中,运用所学专长,精准洞察景区痛点,给出切实可行的 “良方”, 助力景区蜕变。


二、顿足山间,山水风景赏

怀揣着使命,同学们迅速投身调研一线。他们作为肩负重任的研究者,穿梭商业街道,细致分析店铺布局和业态分布对游客消费体验的影响;打卡网红景点,从景观设计、游客引流等多维度探究其火爆背后的逻辑;仰望牛角山,思索如何将自然山体景观深度融入景区文化故事线。一路上,乡村独有的质朴韵味与山水的灵秀风光交织,化为同学们的灵感源泉。潺潺溪水、山间残雪、碧波小潭,既是自然美景,更是启发创意的生动教材,每一处景致都被同学们用眼观察、用心剖析。


三、调研智慧碰撞,为景区 “开方”

中午时分,同学们暂别忙碌的调研脚步。用餐休整后,一场思想的盛宴在王素洁老师的主持下热烈开场,景区洋溢着青春与智慧交融的气息。

同学们结合上午的实地考察进行踊跃的发言,为景区发展建言献策,尽显山东大学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有同学提出,鉴于景区游客量的波动变化,管理部门需利用智能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保障景区运营井然有序。

在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 IP 方面,同学们更是创意无限。针对当地久负盛名的香椿,同学们提议打造 “香椿文化节”,在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香椿酱等特色产品,设计以香椿采摘、香椿菜品制作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美食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聚焦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提出系统开发 “齐长城历史探秘”、“护林人岁月传奇” 等系列文化 IP,通过故事讲述、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演艺等多元形式,让沉睡的历史文化在景区 “活” 起来,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岁月沉淀的厚重。还有同学建议,依托景区内的古墓遗址,联合考古、历史专家,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复原古代祭祀、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研学产品,为景区开辟全新的教育旅游板块,吸引更多研学团队,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与市场竞争力。


这场调研之旅是山东大学通识课实践教学的生动缩影。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旅游文化理论、景观审美知识、创意设计技巧融入北崔崖景区的山水之间。运营细节之中,不仅为景区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更是在实践中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打通了学术与产业的隔阂。《与风景对话》这门通识课在深耕实践中彰显其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地方文旅繁荣的深远价值。未来,这场 “风景对话” 的回响必将在更多领域激荡出绚丽火花。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田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