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星期三 阴
春光温柔地洒在洪家楼校区的土地上,晨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今天是植树节,也是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节点。作为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我有幸与校领导、老师们一同种下管理学院的第一棵苹果树,为这个日子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在活动开始前,后勤保障部的老师们提前准备好了工具和树苗,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手持相机记录点滴,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用中英文标注着标语牌……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山大“家文化”的温暖。刘建亚副校长早早来到现场,他笑着对大家说:“苹果树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希望同学们像它一样扎根沃土,努力探索知识的甘甜。”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进我心里。


十一点整,种植活动正式开始。管理学院的师生代表围在树坑旁,院党委副书记周琳老师率先挥起铁锹,铲下第一抔土。我们分工协作:男生们负责挖坑培土,女生们传递树苗、提水浇灌。泥土沾满了手套,汗水浸湿了衣襟,周老师一边劳动一边感慨:“这棵树不仅承载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更是管理学院四十载风雨兼程的见证。”她的话让我心潮澎湃——劳动教育从来不只是体力付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种植过程中,刘校长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他俯身为树苗固定支架时,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闪光,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合影时,他特意站在我们学生中间,拍拍我的肩膀说:“雨杉,青志协是连接学生与学院的桥梁,你们要带头把‘同心育苗’的志愿服务做实、做新。”我用力点头,肩上的责任仿佛又重了几分。
当清冽的水流浸润树根,我想起前辈曾说过,四十年前管理学院成立时,前辈们也是在荒地上种下第一棵梧桐。四十年间,梧桐已成林,而今天这株苹果树,或许会成为下一代山大人共同的记忆坐标。作为青志协会长,我深知“植此青绿”劳育园的启动只是开始。未来我们将推行“支部轮值”模式,让每个班级都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耕耘的足迹,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日常。

活动结束时,周老师与我们师生代表团在这棵新培的苹果树前合影留念。与这株小树一样,我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劳动中理解生命的分量,在协作中感知集体的温度。管理学院的故事,正随着年轮一圈圈延展;而我们的青春,也终将在汗水的浇灌下,结出丰收的果实。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曲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