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管理学院本科生“北极星计划”学术科研项目2024年度结项工作及2025年度立项工作完成。2024年度8个项目顺利结项;2025年度共有8个项目立项,其中学术科研类6项,重点2项;实践调研类2项,重点1项。

项目评审会于5月8日中午在知新楼举办,战略与创新创业系李佳雪老师、市场营销与国际商务系陈晓老师、项目管理与工业工程系姚舒阳老师、会计学系李雪老师担任评委。会上,评委老师听取了2024年度结项项目答辩,从项目的充实度、合理性等方面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同时审议并评定了2025年度立项项目。


此次评审会中结项的8支队伍均汇报了项目成果,展现了管院学子优秀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其中,刘宸宇团队紧扣行业发展趋势,聚焦装配式住宅施工阶段,基于双模式多目标框架,建立了多模式多目标优化方法体系,设计改进了 NSGA-II 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装配式住宅项目某标准层实例,多角度展现了项目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代意义。王艺珍团队则从“双碳”角度出发,聚焦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风险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参与对企业 ESG 表现的影响以及风险投资网络中 ESG 表现恶化的传染效应,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此外,2025年度立项项目的选题也各有亮点,各团队基于不同理论框架对现实情境展开系统性分析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学术科研类项目中,韩晴团队综合激励理论,研究长期导向股票期权对企业战略柔性的影响机制,构建理论模型为企业实践提供策略建议;张舒心团队基于心理抗拒理论,研究服务失败情境下AI客服与人工客服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差异效能;白诗杨团队研究过度自信与产能限制对供应链信息披露的影响;其他项目还将目光投向绿色消费、傲慢品牌个性、食品包装等领域,深入探讨不同变量的内在机制和影响路径。实践调研类项目中,宋梦卓团队以老挑山工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村落转型路径。蔡思瑾团队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制度从地方自行试点转向国家统一试点的过程。



作为管理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品牌活动,“北极星计划”学术科研立项基金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学术导向下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资金支持、教师指导、项目孵化,孕育优秀研究课题,鼓励本科生面向学科前沿发展、行业关键问题、社会急难愁盼,发扬创新精神。未来,“北极星计划”将继续为管院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让同学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