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管理学院潘爱玲教授团队在《南开管理评论》在线发表题为《供应链金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ESG表现的经验证据》的最新研究成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邱金龙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崔梦妹为第二作者,潘爱玲教授为通讯作者。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论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ESG表现的角度深入解构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改善ESG表现。机制检验揭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带动社会就业和提高治理水平,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实现ESG表现的跃升。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高,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以及所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或者所在城市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时,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更能显著改善其ESG表现。进一步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改善企业ESG表现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该团队还在《会计研究》发表题为《企业并购以来的“陷阱”——来自商誉减值的经验证据》的研究成果。邱金龙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李广鹏为第二作者,潘爱玲教授为通讯作者。
内生式有机增长与外延式并购扩张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依赖并购实现成长的企业数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揭示并购依赖的经济后果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论文基于2007—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商誉减值的角度考察并购依赖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并购依赖程度越高,商誉减值越明显;成长压力及创新差距会加剧并购依赖企业的商誉减值。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并购依赖增加了资源整合难度、降低了公司治理有效性,导致并购后的整体效果不及预期从而诱发了商誉减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缺少成功并购知识、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高的企业中,并购依赖行为更有可能导致商誉减值,而且并购依赖引起商誉减值会增加股价崩盘风险。上述结论丰富了并购依赖经济后果和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完善商誉准则、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企业确定并购战略以及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设计研究”(23&ZD08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党组织治理与国有企业并购决策的路径、效果与长效机制研究”(21CGL016)的支持。
潘爱玲,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公司并购、绿色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在商务印书馆等一级出版社出版著作4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智库报告发表于《成果要报》,受到中宣部专函表彰。
邱金龙,会计学系助理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山东省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