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介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等文件精神,响应国家提出的“创新引领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承办的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将于11月4-5日通过在线方式举行,现面向本科生组织第九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选拔。
二、参赛形式
学生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每队参赛学生不超过3名,每个学生至多参加一个队。
三、比赛内容
创业综合模拟赛项由创业综合模拟对抗和创业计划书评审两个环节构成,两项分别计分,依据小组排名换算得分,综合后计算创业综合模拟赛项得分。
(1)创业综合模拟对抗
创业综合模拟对抗在《创业之星》平台上进行。决赛进行6轮虚拟季度的创业经营决策,将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发布数据规则。市场订单按照实际参加比赛团队数量设置,比赛过程中不缩单。每个组别内的团队根据第六季度运营结束跳转后的综合评价分数(六季度末的分数),减去累计扣分后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计分;
竞赛分数计算方法:
总成绩=软件最终成绩(A)-违反赛场纪律扣分(B)
其中:软件最终成绩(A)=盈利表现+财务表现+市场表现+投资表现+
成长表现-紧急借款次数×5(分/次)
软件最终成绩查看方式:软件端跳转到第七季度后,看第六季度最终得分。
违反赛场纪律扣分(B)=违反赛场秩序次数*5(分/次)
(2)创业计划书评审
参赛团队于10月26日17点前递交创业计划书,组委会将组织各领域专家团队在线评审,并且在11月4日前于大赛官网公布该项换算后最终分数。
具体要求如下:
1)参赛项目需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2)参赛项目中所提出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是参赛者参与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专利技术证书,若专利技术持有人非创业团队成员,需要提供授权证书。
3)参赛者应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项目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应着眼于特定市场、竞争、营销、财务等策略方案,阐述把握机会的过程并说明所需资源。
4)创业计划书撰写必须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文笔流畅,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新人形象。创业计划书必须为团队原创,并且未在全国性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以上奖项。
5)已注册公司的,要求参赛团队成员在公司中所占股份应不低于30%,需要提供工商部门盖章的能证明各人股份比例的公司章程。
计划书评审标准:
1)创新性(30%):
具备原始创新或技术突破,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效益或成果。在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形式、商业模式、管理运营、应用场景等方面有所突破,具备较强的差异化优势。
项目对于赋能传统产业、解决社会问题,助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积极意义。
2)商业价值(40%):
产品或服务成熟度及市场认可度。项目在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设计、技术基础、竞争与合作等角度具备较强的商业价值。
项目对市场、行业、竞争情况已经开展相关的前期工作,具备一定的落地可行性。
已成立公司的参赛项目需提交相关企业经营绩效材料(纳税证明、经营流水等)。
3)团队情况(30%):
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价值观念、分工协作和能力互补性。团队在组织构架
与分工协作合理、股权结构、人员配置以及激励制度合理性。
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价值观念与项目需求相匹配。
四、报名方式
请有意向报名的参赛队伍于2022年10月19日17:00前填写好报名表(附件一)及创业计划书(要求有前期创业计划等相关实践经验,需提供相关附件证明,创业计划书项目文件可为word格式或ppt格式,大小要求在10M以内),打包并命名为“团队名称+学创杯报名表”,发送至邮箱glxyxskcb@163.com。
学院将根据报名情况组织院内选拔,最终推荐1支本科生队伍参加总决赛。
五、联络方式
院内选拔赛相关事项将于QQ群423917111内通知,请报名团队的队长和一名负责人进群。
【编辑:学生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宇阳】